找到相关内容95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让钱慢慢变老

    对于金钱的态度,以及对于后辈思想上与学识上的教育。 这些家长,总是想打破那个俗语,让自己的后辈中有靠自己穿衣吃饭的人,并且把自己的钱变成欧美所说的“老钱”,但老生常谈的道理未必已真明白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5975809.html
  • 常辉法师答:如何抄经

    经一法,真乃定慧均修,止观双运的法门。 所书经典,宜正楷,魏碑、隶书也可。切忌字迹潦草,龙飞凤舞,俗语说,“写字出了格,神仙不认得”。虽不能做到笔力遒劲,最起码是字迹工整,...

    常辉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1477782.html
  • 虚云禅师:参禅与念佛

    参禅与念佛--虚云老和尚开示 念佛的人。每每毁谤参禅。参禅的人。每每毁谤念佛。好像是死对头。必欲对方死而后快。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。俗语也有说。家和万事兴。家衰口不停。兄弟阋墙。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。参禅念佛等等法门。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。道本无二。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。为应病与药计。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。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。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...

    虚云禅师

    虚云禅师|参禅与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882701.html
  • 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

    不完全一样。两者的关系同上面举的那几个例子是一样的。   这样的例子在佛经里面真是俯拾即是。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?可能有两个解释︰第一,从印度语言的发展上来看,巴利文早于所谓混合梵文和其他俗语;因此,巴利文的本子很可能就是原本,而混合梵文的本子以及其他俗语的本子是从巴利文里抄来的。佛教梵文更是比较晚的,在解释上,不致发生困难。第二,混合梵文的本子、其他俗语的本子,以及梵文本子,都不是从巴利文抄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447081.html
  • 观行的积极力量

    俗语说:“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。”自古以来,难全的人生令人喟叹不已。转瞬青春永逝,眨眼鸡皮鹤发,无情的岁月谁都无法抓住匆匆。  缘聚则生,缘散则灭,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而现,一旦因缘转变,外界...生活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:  一、知因识果除恶念  俗语说:“种什么因,得什么果。”当我们了解这世界是由众生共同的心念与行为所感召的结果,我们就会谨言慎行,不再怨天尤人。再者,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后,能使...

    见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344558.html
  • 财法二施等无差别

    无畏施的一种布施。  布施不但可以治穷,亦可常常心生欢喜。俗语说“助人为快乐之本。”如果一个人悭贪,善于计较,这个人一定活得很痛苦,因为他每天太执着于他的钱财,所以过着执着悭贪痛苦的日子。所谓布施者,皆...财物,转换为无形的福德,将不坚固会毁坏的物资,变成坚实不毁坏的功德财,将财物转为坚实的福德与法财就不会损坏,不被五家所夺取,而且未来世可以得到福报、庇荫子孙。俗语说:“留书给子孙,子孙不一定会读;留财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4554232.html
  • 《敦煌通俗诗》考论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  【中文关键词】敦煌|通俗诗|俗文学|白话诗|俗语|口语   【英文关键词】TUNHUANG ; Popular poetry ; Vulgar ...的形式表现及艺术特色:敦煌通俗诗内容特色分析,就表演形式而言,用五言﹑七言诗形式;就语言风格而言,多采用当时流行的俗语,生动流利;就表现手法而言,采用真实生动的刻划人物特征,表现时代与社会背景;阐明...

    宋二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1756579.html
  • “禅籍俗语言研究”论证报告

    学者重拾堕绪,但研究涉及的禅籍范围不广,且大多限于词汇、语法的研究,而在俗谚、俗字及口语修辞研究方面,几乎仍为空白。敦煌文献的语言大多带有我国西北方言色彩,是研究当是西北方言俗语的重要材料,但尚不足以认识当时的中原和南方的方言俗语。而禅宗以南宗为主,南宗的活动区域多半在江西、湖南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一带,禅籍中反映出来的南方方言俗语,正可与敦煌文献语言形成互补,从而能更全面地认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261409.html
  • 宗教徒有三分呆

    木讷,于是方悟人生痛苦,须求助于宗教。俗语所谓︰“临急抱佛脚。”像这类只顾目前光景,没有远虑的人,是可怜悯者。  若遇生儿育女,便烹鸡宰鸭,亲朋满堂,盛大庆贺,以残杀动物的身命而满足个人的欢乐,又岂是...这位作者说“宗教人士有三分呆”,事实上,仅有三分还是不够的,能有七分方为近道;若要深契佛旨,又岂七分为足呢?其实人的烦恼与痛苦,每因自以为足智明辨。俗语说︰“是非只为多开口,烦恼皆因强出头。”而且世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647644.html
  • 龟兹研究三题

    形态的角度来看,印度北部共有两在对立的领域:西北部是婆罗门教的堡垒,是守旧的,使用的语言是梵文。东部则是佛教和耆那教的天下,是革新派,反对使用梵文而用俗语。这一点连后世印度佛教僧徒也慒慒懂懂,不知其然,以为梵文就是佛教的经堂语,有点数典忘祖了。  佛教传入中国时,印度还没有用梵文写成的佛典。关于《四十二章经》,学者间争论很大。即使真有这样一部佛经,也决不可能是用梵文写成的,而是用某一种印度俗语。一直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4870415.html